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下午没太阳,天有些阴,起风了,雨还处于似下未下阶段。

    在漫长的酷暑季节里,此时算得上难得的惬意间隙。

    李三江靠在藤椅上,左手夹着烟,右手托着茶缸,墙壁上用木箱包裹的老式收音机正播着新闻。

    李追远坐在他旁边,低头吃着西瓜。

    新闻里,正播着中东局势。

    李三江坐起身,将烟头塞入装着水的健力宝罐子里后,又拿起罐子晃了晃。

    “太爷,吃瓜。”

    “你吃吧,太爷嘴不馋。”

    “瓜不甜。”

    “哦,好。”

    李三江笑吟吟地拿起一块瓜,还以为是曾孙故意骗自己吃呢。

    结果咬了一口,当即骂道

    “丧良心的,我让他给我选个好的,他敲来敲去,居然给我选个孬的。

    那个,剩下的这些,待会儿拿给润生吃去。”

    “润生哥他们有。”

    “有多少都不够他们吃的,以前就一个润生吃得多,现在壮壮饭量也被带起来了。”

    “彬彬哥最近在动脑子吧。”

    那天早上,自己将一整本数学题递给谭文彬时,虽然自己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空气停滞了足足半分钟。

    谭文彬多次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忍下了。

    不过,那本数学题,他一开始就丢那儿,压根没看。

    等跟着润生开始器具学习,李追远也专门抽时间讲了些看相算命的基础后,谭文彬这才意识到

    有些你想逃避的,会一直在人生路上等着你。

    他原本以为自己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可等真的进去后,才现这扇门是和高考共用的。

    换做以前,打死他都想不到,学个捞死倒居然也要先过数理化。

    不过,长篇大论的道理灌输,确实比不过一次去死倒家做客吃顿饭。

    他终于把那本数学题拿起来,开始做。

    他学习成绩本就很一般,这题出得又比较难,所以他做得很慢,可至少没再放弃。

    这也就导致他最近的饭量激增,他很开心,觉得自己这是在长脑子。

    “话说,那边怎么还在打仗。”李三江拿起旁边帕子擦了擦手,“记得刚建国那会儿就在打了,那时候村里还挂横幅写大字,支持声援他们、反对帝国主义。”

    “嗯,好像是打了很久了。”

    新闻播放结束,开始进入下一个节目,男女主持人开始聊天,讲起了读书。

    男主持人举例说,有个民族对知识很尊重,大人会在书上涂抹蜂蜜,孩子翻书看时就会觉得知识是甜的。

    他还说尊重知识与科学,才是这个民族流浪两千年依旧生机勃勃的原因。

    女主持人声情并茂地附和,赞扬它不愧是世界公认的最聪明民族。

    李三江用蒲扇柄挠了挠脖子,说道“不对啊?”

    “啊?”

    “小远侯啊,你说,一个最聪明的民族,是怎么做到还能流浪两千年的?”

    “太爷你说得对。”

    这时,阿璃从楼梯处走了上来,手里端着一个大碗。

    闻到中药味,李追远知道,自己该喝药了。

    从阿璃手里接了过来,放在面前,拿起勺,开始一口一口地喝。

    早前自己仅仅是流鼻血时,刘姨给自己煎的药比较温和,自从瞎了后,这药性就强烈多了,连味儿也苦得令人麻。

    李追远也只能一边喝一边劝慰自己,良药苦口。

    李三江笑眯眯地看着女孩,不住点头。

    将药喝完后,李追远跟李三江打了声招呼,就领着阿璃回到自己房间前,他先走了进去,拿出三瓶奶。

    李三江这阵子赚了一大笔,牛家三家出丧,都请了他去坐斋。

    原本在听闻牛家仨兄妹几乎同一段时间都死了时,他心里是有些惴惴的,总觉得是因为自己上次的冥寿没办好。

    可一来这仨兄妹在村里本就名声不好,二来仨兄妹家人最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

    人死前想着弄死他好赶紧解脱,可等人死后,他们这些小辈就害怕起来,生怕步了后尘。

    就赶忙都来请李三江去坐斋,红封也给得很丰厚。

    李三江就去了,斋事在同一天,一天赶三家活儿,这钱挣的,那叫一个舒坦。

    然后,马上给自己曾孙一下子买了好多吃的喝的。

    李追远屋里,零食是成柜放,饮料是成箱摆。

    要不是他及时阻止说够了,怕是不用多久自己就能和村里张婶竞争开小卖部了。

    这奶李追远并不爱喝,就带一点点奶味,主要还是糖精味儿。

    不过,阿璃第一个收藏箱,已经摆满了健力宝,现在刚开启第二个箱子,自然得放点新的东西。

    男孩女孩各自拿着饮料,坐在藤椅上。

    上午已经下过棋,下午就不玩了。

    李追远低着头,面朝着空无一物的小桌面,看起了书。

    他眼睛现在依旧看不见,却仍然可以看书,书念过后,就都存在了脑子里,现在正好可以重新翻出来,反刍。

    阿璃应该是知道男孩在做什么,像以前那样,贴着他坐。

    每次李追远在心里“翻页”时,都会习惯性“看”向她,她也会抬头回眸,两个人进行着并不存在的目光交汇。

    就这样看到黄昏,天色渐暗。

    刘姨喊道“吃晚饭啦!”

    李追远起身,轻轻伸了个懒腰,这样的“看书”方式也挺好,不用担心亮度不够伤眼睛。

    下楼吃饭,柳玉梅开口道“明儿早我和阿婷会带着阿璃出去一趟。”

    李三江听到这话,刚拿起的筷子直接滑落。

    “争取后天晚上回来。”

    李三江将筷子捡起,在自己袖口上擦了擦,舒了口气。

    润生说道“没事,我来做饭。”

    李三江骂道“让我们大家跟着你吃香啊?这两天煮粥就着小咸菜先凑合着,正好清清胃。”

    饭后,阿璃进屋洗澡,柳玉梅对李追远招了招手。

    李追远没反应。

    柳玉梅这才反应过来,喊道“小远,你过来一下。”

    “来了,奶奶。”

    “喝茶不?”

    “奶奶,刚吃完饭喝茶对肠胃不好。”

    “无非是找个说话的由头。”

    “那您说。”

    “按理说,我现在是不该带阿璃离开这儿的,可明儿个日子特殊,又不得不走这一趟。”

    “奶奶,这是您的家事,还有,阿璃也确实应该去的。”

    “你是猜出来我们明儿要去做什么了?”

    “怎么可能。”

    “呵呵,要不是你眼睛还没好,本该带着你一起出去转转的,但估摸着你现在应该也没这个心情。”

    “奶奶,您不用顾虑我。”

    “行了,就这样吧,阿婷会把明后日的药提前煎好,你记得按时吃。”

    “嗯,我会的。”

    李追远往回走,经过润生和谭文彬身边时,停下脚步。

    润生将一个小板凳送到李追远身后,谭文彬则扶着他坐下。

    电视机里正放着电视剧《陈真》,主演是梁小龙。

    润生一边看一边在扎纸,谭文彬则在做题。

    李追远听到了笔在演算纸上“唰唰”的声音,不由说道“彬彬哥,你待会儿去我房间把台灯拿下来用吧。”

    “好。”谭文彬点点头,没客气,反正小远现在也用不上。

    润生晚上喜欢把电视挪到屋外坝子上,一边干活儿一边看,这样方便清扫。

    屋外有个杆子,吊伸出一个灯泡,亮度是够的,但角度不够好。

    润生问道“阿璃她们家明天出门做什么?”

    “不知道,应该是有事的。”

    其实,李追远大概猜出来了,柳玉梅应该是去给阿璃父母扫墓的。

    他很早就看出,秦叔和刘姨不是阿璃的亲生父母,只是挂了个名义。

    “小远,那你明天就有空喽?”

    “没开学呢,我哪天没空?”

    谭文彬小声嘀咕“开学了你也有空。”

    “我白天去送扎纸时路过镇集,现那里有人搭了个小台子在说评书,下面听的人不老少呢,我问过了,明儿也在,小远,我明儿带你去听吧。”

    “好呀。”

    李追远不想拂了润生的好意,他也是在为看不见的自己努力找乐子。

    翌日清晨,李追远特意起得很早,但等下楼走到东屋前,还是摸到了门上的锁。

    柳玉梅她们,应该凌晨就走了。

    走得早,也是为了能回得早。

    李追远干脆摸了一张板凳,在坝子上坐着。

    “啊,小远,你醒得可真早。”润生揉着眼下了桌,“我去做早饭。”

    “润生哥,我们去镇上吃吧。”

    “那成,我去把方便面摆灶台上,这样大爷起了可以自己煮面吃。”润生走进厨房后又很快跑了出来,把谭文彬拍醒,催促道,“起来洗漱了,我们去镇上。”

    谭文彬打了个呵欠,虽然没睡饱却也点点头。

    简单整理后,润生骑着三轮,载着李追远和谭文彬前往石南镇上。

    早餐店门口铺了好些张桌子,三人特意选了最偏的一桌,因为润生要抽香烟。

    李追远要了三碗小馄饨,三屉小笼包。

    本来李追远要多叫些的,却被润生制止了。

    等馄饨和小包子背端上来,李追远关心地问道“润生哥,这么点你吃得饱么?”

    “小远,你瞧瞧这是啥。”

    李追远手里被润生塞了一个干干硬硬的片状物,摸索时可以感知到粗糙和小孔。

    “馒头片?”

    “哗啦啦。”润生晃了晃手中的袋子,“嘿嘿,我带了一大袋,正好可以泡馄饨汤里。”

    “润生哥……”

    “小远,你吃你的,我尝尝鲜就好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饭量多大,哪能在外头店里放开了吃,那不是败家么。”

    “给我也来点。”谭文彬伸手抓了一把,放过去,他大概会豪迈地说“随便吃我请客”,现在他不会了,因为以前不熟,现在是好朋友。

    李追远用力咬了一口干馒头片,没咬动,最后还是放进碗里泡着。

    旁边,润生咬得嘎嘣脆,期间还和谭文彬一起,又跟老板续了一碗汤。

    “呼……舒坦。”

    “嗝儿……”

    俩大肚汉吃完后,各自拍着肚子,他们应该是把上衣撸起来了,因为这声儿听得很闷脆。

    “哟,还有么,给我也来一片。”

    李追远耳朵微动,他第一次听到播音腔的南通话。

    “还有两片。”润生拿起来递给他。

    “好,够了。”

    那人端着一碗面或者馄饨在同一桌坐下,然后扭开一个盖子,空气里很快弥漫出腐乳的味道,还有些许辣味。

    谭文彬嗅了嗅鼻子,问道“你这腐乳怎么是这个色儿的?”

    “我这是川味腐乳,加了辣椒的撒。”

    又是一口播音腔四川话。

    “咦,你是昨儿个台上说书的那个。”润生一拍额头,“你那长袍子没穿,我都认不出你了。”

    “嘿嘿,你们今儿来听说书啊?”

    “那可不,特意来的。”

    “哟,那可是尊客。就是现在开场还早,你们要是愿意给我点杯茶水,等我吃了早饭就给你们仨开始说。”

    “好啊。”李追远答应了。

    那人早饭吃完了,说了声“请。”

    三人跟着他来到台子下,台子很粗糙,就几个柜子搭了个小台,后头挂着两面帆。

    润生中途去小店里买了瓶矿泉水,回来时见李追远拿出钱,递给了说书人,说书人笑着接下了。

    润生这才意识到,点杯茶的意思是给点小费,而不是傻乎乎的真去买瓶水。

    这钱其实不多,也就两罐健力宝的钱。

    说书人没上台,而是在下方自己摆的木长凳上一坐,与李追远三人面对面。

    他先做了个简单开场白,介绍自己是个跑江湖混饭吃的,姓余名树,初到贵宝地,为交朋友为涨见闻为一口饭。

    接下来,他就开始讲起评书,讲的是秦王李世民虎牢关前大破窦建德。

    因听众是三个年轻人,他就没用南通话而是用的普通话,故事讲得抑扬顿挫、精彩纷呈,还兼了段口技。

    润生和谭文彬听得很入迷,不时拍手叫好。

    李追远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心里惊疑,这是哪路大师跑江湖体验生活来了?

    这人分明不是本地的,却能到一处新地方马上学会当地方言,而且嘴皮子功夫那是真瓷实。

    虽说当下传统文化市场正遭遇着严重萎缩与低迷,但怎么都不至于让这样一个人江湖流浪。

    故事的潮点在李世民率玄甲军反复冲击窦建德中军,尾声落在李世民得胜还朝,受封天策上将。

    故事精彩,演绎精妙,大夏天的,像是吃了一大块冰镇甜西瓜,从头到脚一阵酥爽。

    虽然看不见,却让耳朵得到了一段真正的享受,而且还是面对面的小包场,这钱,花得值。

    李追远再次将手伸进口袋。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