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继续研究,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彻底打败外星怪物的方法。”
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科研人员们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微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江娴对于这段时间内4号、7号、8号玩家的接连退出,因为有了第一轮游戏的体验,她已经十分适应了。
毕竟除了1号刘国钧,她在第一轮赏菊宴上见过一次,感觉是个暴躁的人以外,其他的玩家,她还没有很明确的接触过。
「游戏倒计时83天」
十六号基地内,经过科研室没日没夜的忙碌,
粒子加速器终于完成,分子重组射线可以投入计算机模拟阶段。
苏江娴跟着刘主任等人,再次来到基地内庞大的计算机核心区。
她们从今天开始,就要集中进行名为——蓝星程序的数据模拟工作。
要拯救蓝星,她们需要了解外星虫子的能量吸取机制,而后才能模拟分子重组射线的功效。
虫子的吸取机制数据,昨天已经由一号基地派人拼死送到秦昊手上,今天将由刘主任带队,科研室的研究重心,彻底转到计算机核心区这边。
计算机核心区,是整个16号基地的“大脑”。这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各种先进的计算设备,巨大的服务器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科技的交响曲。
苏江娴坐在操作台前,眼神专注地盯着眼前蓝色的屏幕。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一串串复杂的代码在屏幕上飞速闪过。
她首先进行的是蓝星程序的数据模拟工作。
这和她第一次观看的蓝星视频画面不同,是一项对参数要求极其严格,逻辑代码极其复杂,基础模型又极其关键的任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需要将蓝星的各种物理参数、生态系统、地质结构等信息,全部转化为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蓝星模型。
这个模型,将成为科研室后续研究的基础。
苏江娴和擅长编写程序的研究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蓝星的各种数据。
她查阅了存储在计算机核心中无数的科研资料,与基地的其他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她虽然在编程方面具有天赋,却毕竟只自学到高三的知识层面,所以许多更加高深的编程逻辑链,尤其是底层逻辑,就开始给她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甚至有些地核参数的古早数据,都因为年代的问题,是纸质的,保存的也不是很严谨,很多数字都已经模糊不清。
有些数据则因为蓝星生态系统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是,苏江娴并没有放弃,她再次让自己变成一块海绵,拼命的吸收能够学习的一切知识。
就这样,经过9天的全力以赴,苏江娴她们这些研究人员,终于成功构建出了蓝星程序的初步模型。
当虚拟的蓝星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浮现时,苏江娴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她知道,这只是游戏,后面或许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待着她,但是她依然激动,因为她发现自己在两轮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自己之前18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学到的知识。
接下来,苏江娴将之前研发的物理阻隔装置模拟到蓝星模型上。
喜欢宿命游戏逆风开局唯一生还()宿命游戏逆风开局唯一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