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小科普锦衣卫东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北镇抚司虽然附属锦衣卫,但有一段时间,北镇抚司有很大的权力,案件可以在诏狱里结案后直接上报,锦衣卫不得干预。

    影视剧里常出现的那种反派人物、一副唯我独尊的锦衣卫其实是个特指,指的就是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非常多,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

    北镇抚司外出的人皆为“钦差”。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锦衣卫负责,有时甚至越过锦衣卫的头头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大意,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再严格一点,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其实是“南北镇抚司”。

    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

    “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明代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

    至于东厂,朱棣设的。

    东厂权力,分为“听记”与“坐记”。

    每月初一,东厂里的人他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监视的对象。

    监视三法司会审、北镇抚司考讯重犯的称为听记。

    监视大小官员的称为坐记。

    严格来说,东厂的职责没有锦衣卫大,也没有锦衣卫广。

    非常单一的就是监视官员以及朝廷部门。

    但跟锦衣卫还有一点相同之处,就是对司法权的干预。

    ~~~~

    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明史》

    东厂跟锦衣卫大部分情况下,是互相制约的关系,但也经历过同流合污、为非作歹的时期。

    比如正德年间东厂的丘聚、西厂的谷大用与锦衣卫的石文义就都是大太监刘瑾的人。

    ~~~~

    明朝前期,无论锦衣卫还是东厂,还是在皇帝的可控范围之内。

    但到了明中后期时,皇帝不再信任内阁,于是无限制的扩大厂卫的势力,导致厂卫的势力发展失控。

    其实从根上来说,这是皇帝跟内阁较量,在较量中,斗争失控。

    这些斗争,主要集中在司法权的争夺。

    一,审讯权。

    厂卫都对自己所羁押之人有审讯的权力,皇帝还会下旨让厂卫会同三法司同审,于是,三法司的司法权力就被厂卫分割了一部分。

    二,监督司法权。

    东厂有“听记”之权。在三法司审问过程中,厂卫监视三法司的行为并上报皇帝。

    大审中,司礼监太监也会同三法司一同坐堂会审并上报皇帝。

    皇帝可以授意厂卫、太监对案件进行及时干预跟控制。

    三,判决权。

    按明律,厂卫没有最终判决权。可问题是厂卫审判后,三法司往往慑于厂卫之淫威,不敢对其审判结果做出修改。

    刑官洞见其情,无敢擅更一字 。——《明史》

    ~~~~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亲率六部,做了第一个牵制官员权力的人。

    后面的皇帝其实也不遑多让。

    但朱元璋是主动出击,后面的皇帝更多的被动还击。

    整个明朝,瓜的感觉,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至于被风刮到的人,谁在乎呢!

    喜欢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