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旧是心惊胆寒!”

    苏璟说着说着,这情绪也激昂了起来。

    要说曾经的历史,汉唐盛世,那是所有汉人心中的丰碑。

    最没有骨气的便是宋朝,跪的太久,连一点血性都没有了。

    朱标听着苏璟的话语,只觉得心潮澎湃,眼前也是波澜壮阔的场景。

    打出去!

    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惹不得!

    “原来如此,这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学生受教!”

    朱标朝着苏璟躬身行礼。

    苏璟摆摆手道:“我有些激动了,说这些做什么,咱们就是普通人,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激动是最简单的情绪,也十分的容易调动。

    苏璟冷静的很快,因为刚才的话语,已经有点类似于打鸡血了。

    “不,苏师,您这样的人,绝不是普通人,你能为大明做的事,太多了!”

    朱标看向苏璟,十分认真的说道。

    在朱标的心中,那苏璟就是大明帝师!

    “别搁着给我戴高帽了,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苏璟笑着说道,转头又开始思考起如何增加铸铁强度的事情了。

    造枪,还是比键政更有吸引力。

    “是,苏师。”

    朱标转身回到了自己房间,开始整理起苏璟所说的内容。

    他的心情相当的激动,苏璟关于开源节流的这两套方针,简直绝了!

    他越写那是越激动,力求将苏璟的原话一字不漏的写上去,生怕自己的父亲朱元璋看不到苏璟那些铿锵有力的言论。

    大明要有血性!

    朱标可以想象,当自己的父亲朱元璋看到这些的时候,会是何种激动的表情。

    ……

    奉先殿。

    朱元璋一边处理着政务,一边吃着点心。

    自从上次好好骂了一顿世家宝之后,那些乱七八糟鸡毛蒜皮小事的奏章明显少了许多。

    这也让朱元璋的心情大为舒畅。

    整天处理政务,能少看一些这种奏章,是一种享受。

    同时,让李善长和崔亮两人搞的民报,此刻也在已经在应天府开始试行了。

    应天府内,一共设立了八个售卖民报的点。

    为了让百姓尽快的知道民报的存在和购买方式,各个城门处都贴满了大字报,同时还有官吏在街道上巡逻播报。

    为了宣传民报,李善长和崔亮那是煞费苦心。

    丞相府中。

    李善长躬着腰,在他的面前摆着一副古画,画上腊梅矗立,有鸟居于其上。

    不远处,正是胡惟庸恭恭敬敬的站立着。

    “不错不错,竟然真让你找到了宋徽宗的真迹,属实难得。”

    李善长微微点头道。

    身为丞相,他还是有些自己的爱好的。

    胡惟庸立刻道:“不过是偶然所得罢了,下官是个俗人,欣赏不来,特来送给丞相,此画在丞相手里,才不算是明珠蒙尘。”

    这话说的很漂亮,这种画作,想要偶然得到,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善长心里很清楚,但并未戳破,而是继续欣赏着画作,口中说道:“惟庸啊,你今日前来,应该不仅仅是为了送画吧。”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就算是自己和胡惟庸的关系密切,他来肯定也是有事的。

    “下官的心思果真是瞒不过丞相。”

    胡惟庸顿了一下说道:“我听闻丞相近日在办民报,不知下官可有能够帮上忙的地方。”

    身为大明的官员,想要晋升,就得有成绩。

    也就是政绩。

    这民报的事情,胡惟庸打听到了,正是朱元璋亲自下达的命令。

    刷政绩,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哦,你也想掺和到这民报里么。”

    李善长抬头看向胡惟庸道:“惟庸啊,我问你,你可知为何陛下要办这民报?”

    胡惟庸丝毫不慌,立刻回答道:“丞相,下官以为陛下此举,是为了让应天府能够更好的执行陛下的命令,方便政令的传达。”

    “仅仅是应天府吗?”

    李善长反问道。

    胡惟庸一愣,说道:“难道应天府周边的郡县也都要囊括其中?”

    “怎么,听你这话的意思,好像这民报并不怎么样啊。”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道。

    胡惟庸立刻道:“丞相面前,下官不敢隐瞒,但下官以为,民报此举,不若在城门市集等处张贴告示来的简单。”

    “这民报还需要用钱购买,对于百姓而言,这笔花销不值当。”

    胡惟庸虽然有野心,但也有着才能。

    不然他也不至于被李善长看重了。

    李善长点点头道:“不错,你倒是看得很清楚,但你还是小看了咱们的陛下,陛下的意思,这民报是要遍及大明全境的。”

    整个大明!

    听到这话,胡惟庸显然一下没反应过来。

    他之前倒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性,但想到其中的难度,便自觉将其否了。

    “丞相,此事当真能做成吗?”

    胡惟庸朝着李善长问道。

    他没有说什么原因,这种事不需要挑明。

    客观条件就摆在这里,古代信息的的传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善长淡淡道:“陛下认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

    朱元璋想做的事,哪怕耗费再大,只要他认定了,那就是可以完成的。

    这就是皇帝!

    胡惟庸愣了一会,说道:“那此事当前只是在小试牛刀而已,之后何时推行下去呢?”

    应天府不小,但相较于整个大明来说,那就很小了。

    而且应天府是大明的中枢,信息的传递本身就有着优势。

    这里是最简单的地方,民报传播的困难,还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来。

    李善长点点头道:“没错,惟庸,你说的很对,那么现在,你还想掺和进来吗?”

    民报这事,朱元璋认定了。

    难度就摆在这里,完成了固然是大功一件。

    但做不好的话,肯定少不了责罚。

    看着李善长的双眼,胡惟庸目光坚定道:“丞相,下官愿意!”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